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鄂东民俗

软曲粑

软曲又称茅香,生长在田边地头或山林里。谚云:“软曲开花,好做香粑。”软曲是禾本植物,春天发苗早,毛儿乳茸茸,鲜嫩碧翠,能长七八寸到尺高,一蓬蓬的,开着黄花,乳白的小叶映衬着节节黄花,你俯身闻,用手掐起来揉,清香阵阵,连手也香味浓浓,你不动它,观察着它,它随风轻轻点头微笑。农家儿女,光明丽日,提着竹篮或挎着款箩,踏着青草,走着荒地或林间小路,拨开枝叶定能掐到软曲。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开花的花谢了的都可掐,从早春二月一直可采到五月。掐下尖头芽叶花儿花子,洗净晒干,放入碓臼春烂,而后用小布袋装好存放于晾风处,备用。

查看全部

遛甜粑

浸谷种下秧后,一般还剩些谷芽。把它晒干碾细加粉做粑吃,这种粑叫“甜粑”,又叫“谷芽粑”,做甜杷又称“遛甜粑”。“遛食”,有饭后散步帮助消化的意思,这里称“遛”猜想是做容易消化的粑吃!“谷芽粑”,用米粉掺合谷芽粉,加清水揉成团,在蒸笼里蒸。用洗净的茅草垫底蒸,或用某种菜叶垫底蒸,味道别具一格,畈底下(陶河人对土门河以下的简称)称“遛甜粑”为“流甜粑”。

查看全部

雪花粑

又名雪花糕,俗叫雪伢粑,“松软爽口,营养丰富,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雪花杷为英山民间名点,大概是因其状似雪花堆积而成,故名。原料:芝麻,白沙糖,糯米粉,粗籼米粉。做法:备白沙糖,将芝麻炒熟碾细,拌上白糖,粗米粉炒爽。锅里放冷水,将蒸笼放在锅中垫上卫生布,灶笼里烧旺火,用细筛筛入拌好的籼米粉和糯米粉各半,一层粉一层芝麻,一般三大层(也有四、五层的),每小层厚的2毫米,盖上蒸笼盖,蒸的过程中洒水,蒸笼格儿上下换动,大约蒸40分钟到1小时即成。做雪花粑,一般新米出来就可做,因为新米蒸的更香些。做雪伢粑在重阳为多,家中来了受尊敬的老人住客,或冬修农田石岸,要请人帮忙干重活,要做雪花粑,雪花糕垫底,雪花糕步步高,除了用粘糯米粉和芝麻糖外,也用玉米粉,黄灿灿黑层层的。

查看全部

破粉粑

破粉粑多为过年食品,又是喜事送礼的传统食品。破粉粑实乃印粑的一种,历史久,起于唐,长盛不衰破粉粑的原料,要烂熟雪白的籼米加适当比例的糯米,用碓、磨或机械加工成粉,筛去米粒,加清甜山泉水或纯净水揉和,先蒸一部分做“粑粮”,“粑粮”与生粉揉合,干湿适当,再将面团捏成大小不同的面砣,按大小不同的粑印分别按进去压平顺,而后将粑印倒过来磕拍一下,粑就落在先办好的簸箕或案板上。粑印(现在称印模)乃木制,请雕匠雕或去商店买。一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大小不一,粑印凹处刻有反向的各种动植物图案,如马牛羊鸡犬猪,龙凤喜鹊,花鸟寿星图等。这种细工,过去用手工刀艺,现在用电脑操作,图案均精美。粑做好出印,要用毛笔或筷子头在粑花上点红着绿,以增喜悦。破粉粑粘糯相揉,又白又糍。一些缺乏经验者不会存放,十天半月后或裂或霉。最好蒸熟,放入水中浸着。食用破粉粑蒸、煮、烤、炕、油炸均可。

查看全部

小麦粑

山区麦少,庄户人家吃一次小麦粑要计划计划,新麦登场一定要尝新。

小麦不用碓,一般都用磨,存小麦,临吃临磨粉。通常用粑娘(引酵)隔夜发面,第二天以发面作粑窖子,加小麦粉混合,加适量净水揉成形。如果用蒸笼或格子蒸成个,或整体蒸熟切成块,这种小麦发粑,冷热都好吃,叫汽水粑;如果用锅烙,外焦内酥,叫火烤小麦粑;如果做粑加糖或加糖作馅,更加一味,乡间过六月六,或其他节日食用。

查看全部

用筷禁忌

筷子,中国人的创造,在人类餐具中独具特色,两根棍儿,船家称为“一对桨”;马帮队称为“帮手”。李政道论证:“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杠杆原理。”在用餐的过程中,筷子具有夹、拨、挑、戳、舀、撅(翘起),扒、剥等多种功能,灵活,巧妙,方便,卫生。

查看全部
共59页 页次:26/59 页
6篇⁄页 共350篇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