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鄂东民俗

闹元宵

除夕和正月初以家庭团聚和亲友联络为主,元宵节则是走出家门,普天同庆“闹”为主。

元宵节始于两千多年的汉代。汉文帝刘恒除掉诸吕势力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每逢这天晚上,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到街上“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称作元宵,又称元夜、元夕。元宵节为什么又被称为“上元节”呢?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之意,。北魏时,道教的创始人寇谦,利用元宵节为他造神伎俩服务。他胡编龙王的三女儿爱上了一个人,成婚后生了“三元大帝”,称“三官神”,即正月十五生下天官,七月十五生下地官,十月十五生下水官,这三个日子分别得名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道教的创立传播,元宵节又有了新含义,即祭祀天官诞辰和祈求天官赐福。

查看全部

立春

立春也叫“打春”,老辈人总是说新春大似年。立春总在公历2月4日或5日,农历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之间。“百年难逢初一春”,“春打黄昏,冬打五更”,意思是说立春如果在黄昏时分,立冬则在拂晓。春打五九末,四十八天打赤脚;春打六九头,家家催耕牛(种田人好用锄)。“立春不是春,雨水还结冰”,不过从立春起,逐渐回暖。老县志云:“立春前一日,装饰楼阁,官吏里民,迎春于东郊,祀芒神。次晨鞭春牛,谓之'打春’,农家俱设蔬果以祭。”

查看全部

请春酒

无论家境如何,都爱好,倾力把家宴办好,名称叫“请年客”或“请春酒”。请的对象,一是亲朋好友尊敬的长辈,二是生产互助一起挑肩磨担的人,三是为建房搞农田建设或其他事帮过忙的人,请春酒很加劲,烧个吊锅,汤汤菜菜十几碗,当然,这些菜并没有山珍海味,而是山区咸猪肉,烟熏过的猪心、猪舌、猪肝、豆腐、海带、黄花、木耳,酒是自酿的,客人们喝够吃饱,告辞时高兴地说:“我不叫多谢!”告辞了。

查看全部

拜年

其本意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要向长辈、尊亲或好的朋友送去祝福,歌谣曰:“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母舅,初五初六上外母的门。”歌儿是这么唱,实际上做法早已超出这个范围。

查看全部

出方

元旦,一年复始,太阳升起在地平线上。古时正月初一叫元旦,古今元旦相同又有别。“元旦”一词,诗人萧子云《介雅》诗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历代元旦月日并不一致,秦统一六国,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恢复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历代一直到辛亥革命前相沿不改,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决定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采用公历(又称西元或西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众所周知,新年元旦,指的是公历1月1日,新年春节,指的三朝年,主要指的是正月初一。

查看全部

团年

1.还年祭拜 穷苦人防讨债,腊月三十,债主还在讨债,狠心债主恰恰在穷苦人还年上供时,将猪头或熟肉提跑,正如吕蒙正的打油诗所描述的:“别人有年我无年,煮熟猪头要现钱”的情景。

还年、下午要去小庙里供牛神猪神,傍晚,男女老老少少端着煮熟的猪首、公鸡到稻场边,焚纸上酒烧香放炮子,祭苍天,祭鬼神,远敬江西鄱阳碗集坝的祖根,猪首或供肉上,要插一根竹筷子,表示汪姓从江西筷子湾出发,祖居筷子湾。

查看全部
共59页 页次:17/59 页
6篇⁄页 共350篇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