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鄂东民俗

英山入土为安习俗

入土为安 灵柩抬到墓地入土安葬叫下葬、落葬或下穴。落土时间由道士或地仙选择,利于绝大多数子孙。时间到,八仙用抬索将灵柩放入井穴,墓向朝山包,用罗盘对准,用线在棺大头正中吊,三线对一线,烧道士写好的“地契”,撒些茶叶米,意思是这块地就是这位亡人的了。筑坟时高叫:“紧紧筑,深深埋,子子孙孙财福来!”隆起坟包,将草绳盘在坟头,两根短杠压在坟岗上;也有将草绳放在坟头小树上系着,呈半圆状。安葬毕,八仙大声吆喝:“安葬毕,府上发富发贵!”

查看全部

英山出殡习俗

1选风水 人生在世,为家庭为子孙为社会劳碌奔波几十年,“老了”要有一个永久安息之地,因此要请地仙或道士选风水。风水先生拿着罗盘,这山转到那山,凭其直观,依山地水的形状,比拟某种物象而命名,如一个长蛇阵的山就名为龙形或蛇形,象个筲箕的便叫筲箕宕等,俗信选了风水宝地,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大富大贵。本地有一首歌谣不知传了多少代:“乌米岩下来两只猴,走到深村未出头,若是谁家能得到,代代封诸侯”,这与风水先生的吹骗有一定关系。一般而言要选择山势好向阳开阔的地方作为墓地,不葬石头窝,不葬寺庙前,不葬离水太近的地方。如果上祖坟山,就按辈份排队依次序入坑。坟向一般坐西北向东南或坐东北向西南,面向一座山的山凸。墓地确定后,选一个良辰,由孝子跪在地上向前挖三锄后,把锄头向后一丢,八仙(八脚)才开始打井开穴。山区沙土地,易被水洗,墓地要深挖,井深一般在两米左右,不像江南墓地挖得浅,土往上堆。墓地要用石头砌岸护坡,长久稳固。

查看全部

英山祭礼哭丧习俗

灵堂与守灵 灵堂即孝堂,守灵即守孝,灵堂可设在自家堂屋、湾里祖堂或公众活动场所(现代放骨灰盒)。入棺后装了遗体的棺材叫灵柩。灵柩大头朝里小头朝外,即头朝里脚朝外。灵柩前挂上兰、白色拖地长布叫孝帐,有的或湾里备有的孝帐,长约七尺,宽以灵堂大小而定。孝帐外适中放一张桌,有写就的灵牌(灵位),如父母可写故先考(妣)某公(某母)某***某大人(某老孺人)灵位,点长明灯,放鱼、肉、饭、酒、水果等供品,可放遗像,香炉烧香,两边墙贴挽联,挂礼品,可摆松柏,象征松柏长青,流芳千古。孝堂内外布置以白为主,以黑蓝黄三色为辅。孝堂大门上用白色纸写上毛笔黑墨“当大事”三个大字,门侧贴哀联。因为孟老夫子曾说过“惟送死可以当大事”,两千年的古训传承,死了老人,孝堂门楣上必有白纸或绿纸黑字“当大事”。锣鼓、喇叭、乐队,古今音响结合,吊客敬香即刻吹奏。做祭、做斋、挨灵守孝、吊唁均在此完成。

查看全部

英山送终讣告习俗

1、送终 高龄或久病老人,子女要守候在跟前,工作在外的子女要赶回来“见一面”“送老”(送终)。有的老人有“临终嘱咐”,儿孙要用纸笔记下,让全家知道。老人弥留之际,身边不能断人,一口气不来便断气,人死为落地或落气,儿女此时不在身旁未能送终,被认为是憾事。老人落地,即离开人世去阴间,子女跪地送终,儿子特别是长子或长孙要赶快烧纸。烧落气钱,不烧香,不放爆竹。送终,有小孙子孙女在场更好,因为小孩有生气,能照老人上路。此时亲人可以放声痛哭,表明后人多热闹,民间有“哭先人越哭越发”之说。烧纸要用破锅或火盆等工具装灰。生者认为落地之所以要烧寿纸,因为亡者去阴间要安身,要买地契;人死要到重庆附近的丰都去报到。人们口头禅曰:“无论多少岁,迟早丰都去相会”,要到鬼城即阴曹地府所在地报到,要有足够的路途“花消费用”。正常落气不烧纸是绝对不行的。人断气在正房时要立即搬动,移尸于木板上,脚朝门口头朝内。南为阳北为阴,人死谓之“归阴”,故要头北脚南仰卧,用三块布瓦枕头,脸上盖一块黑布,躺在门板上。搬动尸体后,马上撤除蚊帐,将床铺草抱出,送到房外附近的十字路口,连同其他当烧的东西一起烧掉。邻居熟人见到烧床铺草,便知谁家死了人。

查看全部

英山准备后事习俗

在乡间,除了穷得无夜火烧的人家外,有老人的家庭,除有精神准备外,在物质准备中有寿衣寿木寿纸,还有粮食储备,每年要养一两槽猪。上世纪中期以前,民间到处可见寿木寿纸。这是向世人说明这个家庭有老人,这个家庭后人有孝心,有准备。

查看全部

自然规律不可违

人生为出,死去为人。呱呱坠地众人迎,痛苦而去亲人泪。生来死去,新陈代谢,乃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系数”说,寿命系数是5-7年。一般哺乳动物的寿命等于:生长期(年)乘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是25年,5x25,寿命在百岁以上。可到目前为止,一般人只活自然寿限的一半多点。

查看全部
共59页 页次:9/59 页
6篇⁄页 共350篇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