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鄂东民俗居住、行旅及服饰民俗

英山缠花

英山缠花主要流传于英山县,简称缠花;是传统美术类项目,属于装饰类,所谓缠花,就是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和铜丝扎成的人造坯架或实物坯架上缠绕出鸟、兽、虫、鱼、花、果、汉字等美术品。

查看全部

蓑衣·斗笠

幼学故事、童蒙读本都有“箬笠蓑衣”、“蓑衣斗笠,凉帽雨伞”“穿蓑衣,戴箬帽”之句,有的编在“器具”或“农具名称”中,有的编在衣物用品中,唐代诗人张志和把它写在《渔歌子·西塞山》中,在“桃花流水”的季节,一个“斜风细雨”的日子里去垂钓,情悠兴远,写下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风雨中的钓翁形象跃然纸上。

查看全部

服饰禁忌

“远作衣帽近看人”,服饰禁忌都有某种信仰依据。

颜色方面,我国人素以黄色、紫色、香色为贵色,皇帝登基“黄袍加身”。古时民间禁穿黄、紫、香色。古人以绿色、青色为贱色,皇室禁用,而民间不以为然;有些人常以白、黑色为凶色,他们将黑、白两色与死人相连,尤其是婚嫁、生育忌穿黑、白色;民间亦有喜白色的,如穿百衣裙白鞋白袜;民众忌黑色可能与死者寿衣有关。我地和皖西人习穿黑色,染起来方便,穿着耐脏,洗晒干得快,比较适用。

查看全部

皖鄂边区常见床上用品及发式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山区人夜里也简单,冷冻生病者不在少数,拔顶床多,大顶板床、雕花床只富人家有,贫者用几块板一摆,四角用土砖夯起来,横面用竹条铺垫,加齐稻草编结做床弦,放稻草铺上再放篾垫,棉絮靠到外地购进,一床棉絮有的用几代人,硬梆梆的,暖气不足,俗话说成了“猪油渣”。绣花被面只有富家或书香家有,一般农家一床蓝色印白花的被面盖很多年,被里不印花也不向外折,将三边缝合,一头留口,形为方袋,装入棉絮四角拉齐针线定边。一年四季睡竹垫,床单到解放后才多起来。

查看全部

皖鄂边区常见冠履佩饰

人们头上、身上和脚上的佩饰依附服装又相对独立,以冠而论,清代官吏戴的翎花红缨凉帽,监生举人戴的顶子帽,商贾绅士戴的毡帽,民国时期官绅戴的是凉帽、毡帽、礼帽、瓜皮帽,博士帽等。

草帽 人们一年四季都在大自然中劳作,太阳晒,雨水淋,虫儿咬,戴个草帽作用大且多,庄户人家一家三、五顶草帽是普通的,挂在墙上是一道风景线,乡村妇女戴的草帽一般要好些,青年女子戴的更新鲜些。

查看全部

英山及周边常见服装

短褂 俗称“月褂”、“热褂”、“短袄”。分对襟、大襟二式。领高3厘米许,热褂袖齐手腕,因为多为棉布,干活时卷袖方便,缀布扣公母五对,短袄里外两层,中行絮,年岁大的多穿大襟式。对襟褂袄,流行时间长。

棉衣领褂汗衫 领褂对襟无领,缀布扣。两层,套在外层,夏秋早晚温差大,随加随减。布汗衫单层,农家男子贴身穿,棉布汗衫与20世纪开始流行的线织汗衫不同。

查看全部
共6页 页次:1/6 页
6篇⁄页 共36篇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