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鄂东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清明节一个多源论的节日

英山县志《风土》目说:“三月清明并前一日寒食节,各家诣墓祭扫,加土修坟,剪彩纸作标插坟上,谓之“标坟”。

清明标坟,旧俗女性不参加,说是怕女儿将风水带到婆家去了。小孩去标坟,不能忘记祖先,不能忘记先人墓地。在不少地方,女儿女婿外孙外甥不到岳父母外公舅舅家去标坟,也是怕扯了风水。

查看全部

三月三看“鬼火”

俗传此日是孤魂野鬼的假日,故谚云“三月三,鬼发颠”,人们早有准备,晚餐早,小孩也小心翼翼陪同母亲伯母及其他女长辈一道,天黑后,带着有座板的烘炉或板凳上山,夜里冷还要多穿件上衣,到家对面山岗高处,静坐着向四周的村落路上居家路口看火,在静静的黑蒙蒙的环境下,人们看不出什么,有的等久了,怀疑自己火焰高,便用自己穿的布鞋盖在头上,听说将鞋放在头上能压低自己的火焰(阳气)看得到“鬼火”。有的忽然看到某村村口有火,观察一阵子,发现那不是一闪一闪的绿火“鬼火”,而是村民走夜路打的火把,有的年份看“鬼火”也能见到某湾闪了的绿火,大家议论一阵子,神秘兮兮的,到年底某村恰巧死了人,她们说:“难怪哟,三月三见了那个湾有鬼火,还是某某人灵魂走了啊!”多数时候,即使某家附近出了“鬼火”,当年这一家一户也安全无事!看“鬼火”的人,这山岗那山岗有人说话,都是上家下屋的,听到声音,往往交谈起来。

查看全部

花朝

农历二月十五,民间谓“百花生日”,为百花节,又说是花王牡丹生日,百花朝王。花朝节起于唐,因为未得到宫廷的倡导和支持,所以只是在民间流传,到宋代,花朝节除了赏花,人们还组织一种活动叫“扑蝶会”,有闲者赏花扑蝶,扩大交流,十分有趣。

查看全部

煎粑补天

相传女娲氏是人类祖先。她先造六畜,用六天时间,掺水盘泥捏出鸡狗猪羊牛马。六畜六畜,关六天就喂家了。造出了六畜,鸡乱飞、狗乱跳、牛打架。为了照管六畜,女娲氏用泥巴造人为六畜做主人,她先捏个女的,一想,光女的不能传代,又捏个男的,还祈求天神让她当媒人,使人类男女婚配,繁衍后代。这样,女娲不仅成了爱神还兼管生儿育女,也就是送子娘娘。她虽造了人和畜,但当时混沌初开,洪水为患,猛兽吃人畜。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级,使人民得以安居,大地上的夫妻,快过年时,做了很多的粑,送去感谢。女娲只收了几块,指着不收的粑说:“我用了三万六千块石头补天,有些缝没合严,你们把粑带回去,到正月二十,煎着去补。”夫妻照女娲的吩咐做,果然风调雨顺。

查看全部

闹元宵

除夕和正月初以家庭团聚和亲友联络为主,元宵节则是走出家门,普天同庆“闹”为主。

元宵节始于两千多年的汉代。汉文帝刘恒除掉诸吕势力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每逢这天晚上,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到街上“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称作元宵,又称元夜、元夕。元宵节为什么又被称为“上元节”呢?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之意,。北魏时,道教的创始人寇谦,利用元宵节为他造神伎俩服务。他胡编龙王的三女儿爱上了一个人,成婚后生了“三元大帝”,称“三官神”,即正月十五生下天官,七月十五生下地官,十月十五生下水官,这三个日子分别得名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道教的创立传播,元宵节又有了新含义,即祭祀天官诞辰和祈求天官赐福。

查看全部

立春

立春也叫“打春”,老辈人总是说新春大似年。立春总在公历2月4日或5日,农历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之间。“百年难逢初一春”,“春打黄昏,冬打五更”,意思是说立春如果在黄昏时分,立冬则在拂晓。春打五九末,四十八天打赤脚;春打六九头,家家催耕牛(种田人好用锄)。“立春不是春,雨水还结冰”,不过从立春起,逐渐回暖。老县志云:“立春前一日,装饰楼阁,官吏里民,迎春于东郊,祀芒神。次晨鞭春牛,谓之'打春’,农家俱设蔬果以祭。”

查看全部
共6页 页次:5/6 页
6篇⁄页 共36篇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