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鄂东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请春酒

无论家境如何,都爱好,倾力把家宴办好,名称叫“请年客”或“请春酒”。请的对象,一是亲朋好友尊敬的长辈,二是生产互助一起挑肩磨担的人,三是为建房搞农田建设或其他事帮过忙的人,请春酒很加劲,烧个吊锅,汤汤菜菜十几碗,当然,这些菜并没有山珍海味,而是山区咸猪肉,烟熏过的猪心、猪舌、猪肝、豆腐、海带、黄花、木耳,酒是自酿的,客人们喝够吃饱,告辞时高兴地说:“我不叫多谢!”告辞了。

查看全部

拜年

其本意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要向长辈、尊亲或好的朋友送去祝福,歌谣曰:“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母舅,初五初六上外母的门。”歌儿是这么唱,实际上做法早已超出这个范围。

查看全部

出方

元旦,一年复始,太阳升起在地平线上。古时正月初一叫元旦,古今元旦相同又有别。“元旦”一词,诗人萧子云《介雅》诗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历代元旦月日并不一致,秦统一六国,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恢复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历代一直到辛亥革命前相沿不改,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决定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采用公历(又称西元或西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众所周知,新年元旦,指的是公历1月1日,新年春节,指的三朝年,主要指的是正月初一。

查看全部

团年

1.还年祭拜 穷苦人防讨债,腊月三十,债主还在讨债,狠心债主恰恰在穷苦人还年上供时,将猪头或熟肉提跑,正如吕蒙正的打油诗所描述的:“别人有年我无年,煮熟猪头要现钱”的情景。

还年、下午要去小庙里供牛神猪神,傍晚,男女老老少少端着煮熟的猪首、公鸡到稻场边,焚纸上酒烧香放炮子,祭苍天,祭鬼神,远敬江西鄱阳碗集坝的祖根,猪首或供肉上,要插一根竹筷子,表示汪姓从江西筷子湾出发,祖居筷子湾。

查看全部

年前几天的操办

二十三送灶神 灶神称灶君、灶王、灶司老爷,人类的自然崇拜。火发明后,人类崇拜火神。火神是男是女争论不休,东汉许慎说是男,同时代的郑玄说是女。母系社会,女性掌握食物分配权,灶神可以被认为是女性;父系社会,灶神也随之变成男性,灶神在厨中司令,“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到腊月二十三,灶神们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往事。此前,寺庙的僧道向附近村民发送用黄纸印的《灶文》(有的叫司命照),请各家给予施舍。廿三晚,各家在灶厦摆上供品,点燃香纸将《灶文》夹在黄裱纸中焚化,因为上天要依据灶司的汇报,决定给这家人赐福或降灾,所以全家人尤其是女主人要跪拜谢罪,请灶神上天说好话,祈求消灾降福,供品主要是糍粑,因糍粑粘性大,粘住灶神的嘴巴,免得说坏话。还有糯米也粘嘴,礼毕,将供食分给孩子们吃,要孩子记住不乱说,过年要说好话,不准说“杀”、“死”、“神经病”、“疯魔”、“鬼怪”一类词语。小年来到,粑糖祭灶,上天言事,情礼周到。民间又有“送灶不怕早,迎神不嫌迟”的说法,腊月三十夜,要办一餐接灶酒,迎灶神归来。

查看全部

百节年为首

岁时节日民俗,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亮点和汇聚。天人合一,人类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民以食为天,从事耕种要按24个节气行事,岁时节日民俗,属上层文化建筑,它伴随农事节令而生,伴随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农耕社会的人们生活也相应地形成了春祈秋报夏耘冬藏的季节性习俗。我国民间节日三个要素:固定名称,固定习俗内容,固定日期。

查看全部
共6页 页次:6/6 页
6篇⁄页 共36篇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