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及矿务

手工业习俗

英山有水晶石和白石,皆有业务。

漆工 有油漆,退光漆二种。退光漆坚而耐用。

建筑工 工匠有瓦、石、砌各匠。建筑的不过居住之房屋、农田之水沟、石岸、塘堰、河堤之石坝,小河之石桥而已。

陶工窑工 英山烧陶烧砖瓦窑者多。东河板场山,程家嘴,黄泥畈,西河古城塝,南河太乙观,白羊山等地陶货有名,陶器窑有两种:一是黄货,用陶土经手工技术制成陶罐、土壶、瓦罐,烧后保持本色不上釉称黄货,供本地之用;二是釉货象程家嘴、古城塝等地陶场,能制各种壶、盆、缸、瓮、坛,这些釉器耐用,受欢迎,惟釉工尚欠光润;做砖瓦的窑场,往往一乡有多处,供建房用之秦砖布瓦。现在闽浙人到山区来做砖瓦烧窑就地出卖。

矿务 英山矿务不足道,近代淘沙、炼铁造土钢。陶河,黄泥坳,栗树嘴,火田冲有铁炉,造铁锅罐。

铜工艺 制造器具颇适用,如铜铲、铜瓢铜门款铜钥匙等。本地人不多,邻县太湖人多,民谚云:太湖的铜匠,宿松的铁匠,蕲州的蔑匠。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上焉者不屑注意”,师傅安于简陋,只为生存计,不求进化,而为工为徒者多不识字,只能跟着师傅学。工艺行业清规戒律多,为了饭碗,师傅的高招、绝技一般不轻传,传子不传女,对徒弟更要留一手,以防徒弟超过自己,“抢了饭碗”。有的直到病老咽气前才把高招、绝技传给亲人或得意门生。这种时代和境界,何谈工艺进步!在这种大势下,除寻常日用器具外,无特别工艺发展。

纺织工 农家耕种之余,妇女用纺线车纺织;用织布机织布者均系妇妇,多为别人织土布,纺纱者多为别人加工。用棉条纺纱的妇女,多半纺到深夜。

酿酒工 自制酒曲,自酿者多,也为他人酿,季节性多,专业者少。

铁工艺 长期的农耕社会,铁工所制农用器具及日用品,用于生产生活,既必需又适用。在我地,铁匠师傅中的高手能造鸟枪及来复枪。

印刷工 英山有约200个姓,宋元明朝就修宗谱,清代和民国最普遍大约30年一修,60年一大修,均用木字排印。刻字、印刷、装订都是人工。保存下来的多为清末和民国版本的宗谱。

数百年间的工艺略述一

染工 用靛染青蓝布兼染紫花,以冻绿皮染绿布。县城或大镇间或有丝店用洋颜料染各种丝线。

榨油工 所榨之油有麻油、菜油、桐油、英岳交界的关镇,上世纪中期前有油坊。

木工 除建筑外,制生产、生活、运输等各种用具,木匠还有雕工。竹工 竹工中主要是篾匠,制筛、簸、筐、箩、纡竹床椅子等。

银工艺 曰银楼,曰银铺,县城内多,陶河上街头有一家银铺,生意火红,铺主姓徐,做到解放。多制项圈及妇女首饰。

裁缝工 裁缝搞缝纫,男工多,女工少,机械缝纫山乡开始于民国年间,有固定铺子。

制粉工 英山豌豆产量多,豌豆及其他杂豆为原料做粉丝。磨粉水须清洁,磨的浆老嫩适中,则所制之粉丝白而有光泽,方为粉丝佳品,英山粉丝较邻邑为优,为特产。冬闲时做,一个乡有三几家做粉丝的。

制丝工 山区有桑树,素养蚕,用蚕做的茧缫丝,制成丝线,后发展成织绸缎。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工艺
太湖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工艺及矿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