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与冶炼

手工业习俗

烧炭窑要有一定技术。断木约二尺左右,选靠山墙的一面,将材料依椭圆状摆放后,而后用软黄土(掺适量的沙)筑三方外墙,大概三寸厚,上层同样筑,木材中先立对称的桩子约五、六对,土筑后,放两天再从窑门点火,为了便于出炭,外边墙有三个窑门,以便进出,进材出炭,起火后,上面对称的也打开,让孔适当出烟,烧到一定的时间,师傅用手试,观烧出的烟和湿气,以便关孔,烧炭人很辛苦,夜里也要守着以便关孔。初窑要烧三日三夜,老窑顶多一日一夜,闭了火,还要停十来个小时,待炭火熄了才能出窑。

砍树大胆细心,断树也很吃力。再大的过山龙也锯不断五人合抱的树,先锯一阵子,用大斧剁,再锯再剁,再锯一阵,用耙齿试的钉子钉住,用榔锤打,根根之声都是钝响。烧炭工人,就是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将那些大树大枝桠碎做一段段,送进窑里,生了红火,冒了白烟,出了黑炭。

除了大叶栎(黄栎)、小叶栎外,还有鹅耳栎、短柄栎及野茅栗树等,都是烧炭的好材料。

木炭是什么?固体燃料,由木材或薪材经过燃烧炭化或干馏而得的固体产物,灰分低,木柴烧后圆圆长长的炭有很多细孔裂纹,按燃烧及出窑时熄火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黑炭和白炭两种。乡间做饭或烤火集的杂炭称伏炭,铁匠手工打铁器用,或烧吊锅煮菜煮汤用,也用来上烘笼取暖;还有一种小炭渣,是烧砖瓦剩下的渣子,用作取暖,那叫窑煤子。

出窑温度高很苦很累。打开窑门,歇一会儿,就要猫腰进去,手烫脚热灰多,眼睛呛,难受,鼻孔够戗,严寒冬天穿单衣进出,汗流浃背。搬出的炭如未熄尽的回阳,还有泼水。

烧栗炭主要原料,一是檞栎,檞栎有数种,志书云:“一叶大而不结实,一叶小而结实,曰橡子,又有似栗,叶经冬不凋者曰青岗栗,丛生细小,亦结橡子,遍满岩谷者,皆檞之类。其材可制成器具,为薪炭,造木耳,壳可染皂,实可取粉,叶可饲野蚕,嫩时亦可煎饮代茶”。檞,四季常青,初夏换叶,这是烧木炭材料的一种;另一种大叶栎,因为它结出的橡子有碗帽,子像栗子,以板栗长圆一点点,所以叫黄栎树,橡子碗是工业原料,能做瓶塞、染皂等。

再说挑炭。秋收上岸,是烧炭的季节,也是贫苦农民挑炭挣几个脚力钱的时机,人们一直要挑到二月花朝。鄂东皖西有许多手工炼铁、炒钢、铸锅的锅炉厂(后来改叫铁厂)。挑炭人起早一天挑一担炭,少则二十里多则三十里,几代人,都是半夜起床弄一餐吃,带些锅粑、薯粑、南瓜粑之类做中餐,摸黑上山,羊肠小道走到天亮才到窑棚,身背大扁担,手拿打拄,还加绳索之类,有时一两人行,有时独行,不时地碰到豹子和豺狼。到窑上系好炭,按指定的炉厂送,每人挑百斤以上,因为山路崎岖,上上下下,路的坡度大,稍不小心就会伤手伤脚。每挑百米左右就要歇,歇肩时用打拄撑住扁担,换肩再行,二三十里路并不远,因为担子重,举步艰难,非歇不可,挑到终点,茶听喝。过秤称炭,每个锅炉厂都一样,社会衡秤16两算一斤,而他们18两算1斤,过秤,100斤,就是118斤2两,挑炭翁苦不堪言。人无横财不富,明码大秤进!随过秤随付钱,无论是用盐用火纸或锅瓢盆罐作价都是时价,不随便涨价。日计工钱少,一个冬季下来,苦力钱也不少。

窑出毕要装炭。先准备网底,用荆条小枝桠作圈垫底,底成圆状,还要拦腰系两道葛藤之类。粗的在周围,小炭碎炭在中间,挑炭在途中少落炭,每窑大约装20来担炭,来买炭的人,过秤称付账,为铁厂挑炭的也要记简单的账目。

烧炭断大树是一门难活,塘湾后山烧炭,烧三个月。放倒五棵五人围的树很费劲,住房离近距离的一棵仅百米远,几个人轮流用斧砍,用几根大拇指粗的棕绳麻绳系住大树枝,快要倒时,几个壮汉加紧砍,上十个大汉朝一个方向出力拉,大树倒时,房内桌上的茶碗蹦蹦跳跳一寸多高。几棵大树倒时情境差不多,放树人有经验,不会出乱子。

木怎样烧成炭?烧炭卖炭翁一般都是烧炭的老手,每个窑上,几个老手带一两个新手,父子兵叔侄兵爹孙兵。山有主,烧炭人选定山场而后和山主谈定价格。先搭三、五人住的窑棚,窑棚多选在树木多的半山腰间稍平坦之地,一是居住出入方便,附近有水吃,做窑要一定的场地,放燃料放成品也要一定位置。

相传,烧制木炭为战国人孙膑首创,他的军事老师鬼谷子说他有智慧和能耐,孙膑后来成了杰出的军事家,他是第一个发现“无烟柴”的人。后世炭窑工人,都尊孙膑为祖师爷。这里主要忆及栗炭(又称板炭,黑炭、白炭等)的生产及作用。

和老板都不悦,一两次炭头多可以原谅,次数多了,人家不来挑,你就烧不成了。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木炭
栗炭
http://yingshantv.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木炭与冶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