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璀璨耀鄂东

—— 英山县人民政府招待所(英山宾馆)发展纪略

1976年7月,为迎接全省山区工作会议在英山召开,县里以“大会战”形式,抽调民工突击建成大餐厅综合楼。一楼为大餐厅,可容纳1000人就餐,餐厅面积和容量至今仍为黄冈之最,是英山县连续八届茶叶节的开幕式主会场。二楼为中小餐厅和会议室,三楼为18间统铺式客房。现在,二三楼全被改成招待所职工住宅。

大礼堂于1970年7月动工,至次年年底竣工。面积3758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主木架跨径25.38m,其跨度之大为当时全省第一。室内两层座位共1560个,另有东西两座配楼和前厅门楼,建筑气势十分宏伟,至今仍为我县的主要公共建筑物之一。

1983年11月建成了迎宾楼,这是全县第一栋房内带卫生间设施的客房。一楼设有接待登记室(相当于总服务台),开设了小卖部1个,这是招待所开辟综合服务的起端。迎宾楼二、三层共客房14间,42个铺位,客房卫生间装有盆浴(1998年5月,为利于贵宾楼大堂进出,迎宾楼被拆除)。

第二个阶段是建所阶段。这是招待所的第一次创业高潮时期,时间跨越二十余年,主要以大礼堂、一栋客室和大餐厅综合楼建成为标志,为招待所奠定了基本框架。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九十年代初,英山宾馆承受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由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英山市场上宾馆、饭店、招待所和各类餐馆酒店如雨后春笋,对英山宾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再加上自身硬件档次逐渐落后,英山宾馆一度限入困境。

面对发展机遇不断丧失,招待所人十分窘迫。经过一阵痛苦的折腾和深思熟虑之后,招待所人“自力更生、勤俭建所”的创业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激励出来了。全所从领导带头,职工集资420万元,向外多方融资300万元,启动了贵宾楼建设工程。按照“拉框架、上档次、壮实力、创优势、树形象”的建设思路,1997年8月,贵宾楼土建工程陆续开工。1998年7月8日,贵宾楼三、四、五楼客房先期投入试营业。同时继续完成主楼装饰工程和中央空调、热水泵房、洗涤机房、厨房、停车场等配套建设。

从1956年3月英山县人民委员会设立招待所开始,到英山宾馆具备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招待所走过了四十三年历程。四十余年来,招待所的创业与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跨越世纪的阶段。这是一个始终充满挑战的阶段,也是招待所创业与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从这个阶段开始,英山宾馆开始真正感受了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

“英山宾馆,家的温暖”已成为服务实践的目标,得到宾客的认同。许多下榻过英山宾馆的宾客都留下了他们一瞬的记忆,一纸的赞叹。著名歌星范琳琳、孙悦,小品名星郭达等在感受英山宾馆服务后,主动为宾馆签名、合影留念。英山宾馆优质服务的事迹先后在县电台、电视台、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湖北日报上予以报道宣传。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蔡练秋在报纸上撰文赞叹:“英山宾馆在全省旅游服务行业中也是一流的。”中共黄冈市委书记刘友凡的评价更高:“英山宾馆是黄冈接待服务行业的一颗明珠!"

贵宾楼是英山宾馆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按三星级标准建造,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集住宿、餐饮、娱乐、健身、购物于一体,总投资1000万元。豪华气派的大堂总面积380平方米,是黄冈市旅游饭店中最大的接待大厅。全楼共有客房50套(其中总统套房一套),总铺位102个,餐厅卡拉OK包房7个,多功能厅1个,豪华会议室2个,另配有大堂吧台、恒温室内游泳馆和桑拿娱乐城。楼内中央空调冷暖气调温。温泉水24小时供应,配有先进的电话管理系统和烟感报警系统。主体大楼与大礼堂连成一体,装璜华丽、格调典雅、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成为锦绣山城的一道亮丽景观。

在大规模硬件建设的同时,宾馆不断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并适时加大培训力度,逐步提高软件质量和服务水平,英山宾馆第一次有了宾馆形象的标识——馆标。员工佩挂美观统一的工号牌上岗,各岗位分工种配制了工作服。以礼貌服务为标志的规范化服务全面形成。公关营销第一次得以注重。内部机构按事业部制设置,共分办公室和财务、人事、质检营销、基建维修、供应、保安、前厅、客房、餐饮等业务部门,经营管理逐步向现代化酒店管理接轨,招待所成为一家现代化的“涉外旅游星级宾馆”。

第一个阶段为成立阶段。据《英山县志》记载,1956年3月,英山县人民委员会在当时的驻地--旧县城圣庙(即现在的实验小学)处设立招待所,作为上级来客的专门接待场所和县委、县人委的职工食堂,并附办旅社(称人民旅社)。招待所共有厨房1个,简陋大餐厅1个,床铺20个(为统铺),全部是平房瓦屋。

至1991年,招待所员工达到101人。内部机构设置为五股一室(接待股、膳食股、财会股、物资供应股、安全保卫股和办公室)。内部分工较为严密,工作内容增多,规范化服务开始提出,微笑服务、值台服务、站立服务的规程十分明确。其软硬件建设在黄冈地区首屈一指。

1999年,英山宾馆被评为“湖北省社会综合服务业中型企业”、“湖北省旅店业百强企业”、“湖北省餐饮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湖北省第六届消费者满意单位”和“黄冈市卫生先进单位”、“黄冈市安全先进单位”、“黄冈市优秀宾馆”。

1981年9月,白云楼竣工开业,这是我县第一栋高级客舍。楼内设门厅1个,小会议室2个,客房30间,总铺位66个,每层楼分男女配有公共卫生间和淋浴室(因发展需要,白云楼于1998年5月被改造成英山宾馆娱乐部)。

为了领先占据场竞争制高点,提高接待能力和档次,1995年4月,英山宾馆动工兴建贵宾楼。但苦于自身财力有限资金难筹,贵宾楼建建停停,三年多还是个半截子工程。

1973年7月,一栋客房建成,这是招待所的第一座楼房客室,共三层,80间客房、350个铺位。

至1980年,招待所共有员工70人。单位日常经营不许盈利,只负责保证日常开支和人员工资(其中所长及行管人员工资仍由县财政拨付)。工作内容上逐步有了客房、厨房的简单分工。这个时期,招待所处于县委、县政府的“大食堂”阶段。

1986年10月,宾馆一号楼(即老宾馆客房主楼)建成开业。这是英山县的第一家宾馆,也是当时黄冈地区最漂亮的宾馆之一,曾引起轰动。宾馆主楼共五层,副楼共三层,两个楼梯上下,全楼都采用角铁玻璃窗,阳台全封闭。一楼前厅设总服务台,全楼客房60间,总铺位133个,第一次设有单人间和单人套间。房间内配有空调机、电话机、有线电视和暖气片等设备,首次改招待所传统的棕床为席梦思床。温泉水供应到每个房间,卫生间内淋浴、盆浴并举。每层楼均设有小会议室和服务台。宾馆外靠东侧辟有专门停车场2000m。1988年还在顶楼尝试开辟了一个可容纳30人的简易舞厅,按客情实际不定期开放,以满足住客的娱乐需求。

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鄂东北边陲的英山县,系“鄂皖之咽喉,江淮之要地”。境内崇山峻岭,万山磅礴,民风厚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故里,著名的丝茶之乡、温泉名城,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光顾。

1986年9月15日,县编委通知,英山县人民政府招待所为副区(科)级单位;1988年10月25日,英编(1988)31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县政府招待所为乡(科)级。

明珠的光芒是多彩的,明珠的份量是沉重的。英山宾馆这颗鄂东大地上升起的璀璨明珠,将会始终秉承服务宗旨,充分发挥独特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为英山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座落在鸡鸣尖下锦绣山城里的英山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对外称英山宾馆),是一家集吃、住、行、游、乐、购物为一体的现代化星级宾馆。英山宾馆以良好的服务设施、齐全的服务功能、优良的服务形象斐声鄂东服务行业,被誉为“全县全市第一、全省一流”,成为八方来客下榻英山的首选场所。

英山宾馆是接待外宾、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先后接待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官员和日本花甲协会、日本青年海外协力协会等国际友好人士。

1998年10月18日,豪华气派的贵宾楼大堂开门迎宾标志着英山宾馆贵宾楼全面建成并投入营运。

七十年代,以洪平安书记为首的县委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接待工作。招待所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家建业,各项建设投资和大型购置都由县政府拨专款,一些计划内紧俏物资也都由县主要领导批拨。

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赢得了一流的效益,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英山宾馆的优质服务在社会上有口皆碑。英山宾馆多年来一直是各级党政领导来英山的主要接待单位。尤其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是,宾馆曾先后成功接待过乔石、宋健、陈俊生、杨汝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首道、张体学、林佳楣、傅奎清、余湛、袁捷、林少南、漆少川等老同志,关广富、贾志杰、郭树言、蒋祝平、蒋民宽、谢绍明、回良玉、钱运录、杨永良、杨鸿宾、王生铁、漆林、李大强、韩南鹏、石川、丁凤英、王重农、黄远志、贾天增、刘荣礼、肖全涛、邓国政、高瑞科、王少阶等一大批省部级领导干部。

为了提高硬件档次,配套完善服务功能,宾馆小餐厅综合楼于1989年底动工,1991年1月18日建成开业。宾馆餐厅综合楼与客房连成一体,一楼设可容纳200人的宴会厅1个,二楼辟雅厅8个共20个台位,三楼辟高档餐厅1间、高档小会议室1个、豪华舞厅1个,四楼大会议室260个座位。英山宾馆第一次有了带空调的餐厅、舞厅和会议室,住客足不下楼就可以进行进餐、娱乐、商务、政务等活动。小餐厅综合楼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英山宾馆的接待条件,使吃、住、娱的功能初步一体化。

第三个阶段是定型阶段,也是一个由普通的“招待所”向“宾馆”跨越的阶段。主要标志是白云楼、迎宾楼、宾馆一号楼和宾馆小餐厅综合楼等建筑物的建成。

英山宾馆是在英山举办各类政务、商务活动的主要承办者和服务者。特别是在接待“全国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开发培训班”、“全国少年跳水比赛”、“团中央、国家科委青年知识分子科技促进行动”、“全国四省扶贫工作会议”、“全省山区工作会议”、“全省教育报刊发行会”、国家级“毕昇墓碑研讨会”以及英山县普九验收、英山茶叶节等活动中赢得较广泛的社会赞誉。

这期间,还于1990年5月建成了招待所四柱洞开的大门楼,第一次实现了院内路面硬化,营造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外部环境。

这个时期,也是招待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时期。经费上与财政彻底断奶。招待所开始自主经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从1987年起,内部开始推行经营责任承包制。此时恰逢扶贫开发给英山带来的发展机遇,招待所在这个时期生意尚好,有时甚至客满为患,是自主经营后的辉煌时期,创收状况甚好。

在这期间,县委小八栋于1977年建成后曾交付招待所管理,主要用作高档客房和供重要领导进餐的“小厨房”。1982年被县委收回作老干部住房后,小厨房撤并到招待所内另建,这就是全县知名的“白云餐厅”。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英山
英山宾馆
http://yingshan.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明珠璀璨耀鄂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