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史上商务

商贸习俗

近世设商会,机构设在县城内,有会长会董,他们多为县内豪绅,商业知识少。

衣食住行四大宗,衣重要,全县布店布行多,潜山、霍山棉花少,潜霍太岳各县布贩到英山采购,或布行店自卖。布贩购布要发挑子,请脚力(搬动工人)挑。

输出商品 棉布、茯苓、桐油,粉丝为大宗,蚕丝、牛皮、羊皮次之,药材有苍术、桔梗、桦树球、豹子皮、狐皮,及其它兽皮,均运至汉口出售。

坐贾 相对行商而言。古时“商”即行商,坐商为“贾”,坐商即有固定营业地点的商人商家,行商坐贾以示区分。坐贾有日用杂货店,棉纱店号,布行,粮行,麻行等。

长久以来,国人重农业重圣贤学说,重义轻利,轻视商业,与世界潮流差一大截。城市走了一大路,乡间还冇学熟,商业商战则更不足道。长期封闭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富者眼光看不远,只瞄着土地,有钱就买田置地。人们无多资本,更无商业知识,小利即安,更无雄心。

运输 商务实业离不开运输,于是就有了输人,输出,转运。

钱币,以朝廷铸币为国币,用制钱兼用宝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用湖北官票并当十、当十铜元及银币,制钱少,无钱庄票号。商家各出店票,以补金融之不足。

四民之末 从自然经济到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重交易商贸,与世界经济接轨。

行商 贩卖茯苓,从乡间收片子桶,由水路运到汉口、湖南、广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处出售;皮油,蚕丝,牛皮,羊皮等运到汉口或上海出售;棉布则由陆路运到太湖、潜山、霍山、金寨等处出售。

商业集中点,发展成小集市城镇,经历数百年的历史,时至1920年,东河有芭茅街、杨柳湾、雷家店、陶家河小集镇,西河有土门潭、夹铺、金铺、石头嘴小镇;南河有金鸣河、白羊山、大畈河、瓦寺前小镇。其余皆路边小店,不成集镇。全县约40个小集中点。当时叫铺不叫镇。全县以杨柳湾、石头嘴、鸡鸣河为东、西、南三河之大镇代表,各几十个铺面。

转运 由水排从英山运到兰溪入江;汉口货,水运兰溪,再用排运英山。北通霍山,东通太湖,西运罗田,本县多数乡村,山路崎岖,全由人工肩挑,连板车都难行。

自明清至民国,行业顺序是士、农、工、商,商居四民之末。

 

正在加载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东河
南河
http://yingshantv.xiyaohe.com/Content/weixinlogo.jpg
英山民俗、英山传统文化网,英山山泉文学
英山史上商务
返回顶部